摘 要:旅游业作为现代朝阳产业,在拉动经济增长、推动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。本文通选用SCP范式,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市场结构、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做了具体分析,力图为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思路。
关键词:旅游业 SCP分析 甘肃省
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,旅游资源丰富多样,旅游产业亦是蓬勃发展,在拉动省内消费、推动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。然而,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积存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严重,未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,制约了甘肃省旅游业的

发展.
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用来研究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,也可用于产业的竞争力分析。SCP范式是使用最多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,该理论是由哈弗学派的代表人物贝恩提出的。贝恩的SCP分析

“三分法”即市场结构、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对市场进行分析,这种分析并不是孤立的,而是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背景下进行有逻辑的深层分析。
一、甘肃省旅游业市场结构分析
1、甘肃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情况
2009至2011年,甘肃省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逐年缓慢增加,入境游人数分别为60711、70167、91080人次;外汇收入也随之增加,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704万美元,但占全国的百分比少的可怜,仅为0.036%,仍处于较

。国内方面,2012年甘肃省接待的国内游客达到5827万人次,创造的旅游收入高达333亿元,占全省生产总值5020.37亿的6.63%,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16.96%。可见,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慢,发展程度较低,并未真正发挥省内旅游资源与区位的优势。
2、甘肃省旅游企业状况
截止到2012年,甘肃省共有旅行社481家,新批旅行社56家,注销7家,吊销5家,总数较去年增加45家,增长率为10.3%。2012年底,省内共有星级饭店348家,其中五星级共5家,四星级55家,三星级169家,2012年新评定22家,较上年增长了3.33%。省内5***景区2家(嘉峪关文物景区和平凉崆峒山),4***景区37家,3***景区35家,有2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嘉峪关长城,72处国家级

文物保护单位和5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旅游业相关企业的数量较多,可谓是小而散,没有形成规模,竞争能力较弱。
3、旅游产品差异分析
甘肃省旅游资源相对丰富,自然风光多样,戈壁、沙漠、冰川、雪山、草原、丹霞地貌等多种自然资源,与国内其他旅游景观相比,差异化明显。然而,从区位来看,景点分布较为分散,

程度低,交通成本高。从行业来看,旅行社的数量

,但为形成规模,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,业务分散缺乏创新,完全竞争市场特征明显,不能利用产品差异化减轻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威胁。对甘肃星级饭店

档次结构不合理的理由,发达国家高中低挡星级饭店的的黄金比例应为1:4:5,而甘肃省截止到2012年三者的数量分别为60家、169家和120家,低档饭店较少,

很大的市场空间。
4、进入退出壁垒分析
根据产业组织理论,产品差别化、行业规模经济、政策、法律等因素都会构成进入壁垒。甘肃省2012年旅行社的增长率为10.3%,星级饭店增幅为3.33%,产业新进入者门槛较低,基本特征是产业

度低,旅行社、饭店等企业数量多,竞争力小,规模不经济,“小、散、若、差”特征明显,因而进入壁垒较小。旅游企业尤其是饭店类企业专用性较强,

转入其他行业,加之生产要素市场体系不完善,企业退出有着很高的壁垒,导致企业退出机会成本增加。
二、甘肃省旅游业市场行为分析
1、价格行为
在甘肃省旅游业的竞争策略中,价格行为仍然占据首要位置,这也是由于省内旅游业“低进高出”的壁垒、产品同质性严重造成的。旅游景点通